10月23日,在由上海有色网信息科技股份有限公司(SMM)、山东爱思信息科技有限公司以及个旧市产业开发集团有限公司联合主办,云南锡业股份有限公司特邀协办,JFX雅加达期货交易所作为战略合作伙伴,AETI印尼锡出口协会作为协会合作伙伴,广西华锡有色金属股份有限公司、个旧市千岛金属有限公司、惠州联熙电子科技有限公司、红河永森矿业有限公司、上海清算所作为支持单位支持的2025 SMM(第十五届)锡产业链大会上,瀚武纪(上海)管理咨询有限公司创始人侯振海围绕“新格局下的全球宏观与市场走势展望”这一主题展开了论述。

第一部分 经济增长与结构优化
当期全球经济局势的新格局。
1.全球经济增长普遍放缓。
2.各主要国家财政赤字和政府负债均显著增长。
3.全球化矛盾加剧,保护主义、排外思想和民粹主义显著上升。
4.市场对于少数有希望的新科技抱有极高的期望,比如AI、机器人和新能源。
5.资产价格泡沫化,尤其是科技股票、数字货币和贵金属。
全球经济增长普遍放缓:从全球主要经济体的PMI数据看,从2023年起,全球四大经济体的PMI水平大部分时间都处于50以下,即意味着收缩状态。这与2021和2022年的高景气度以及新冠疫情前的状况形成了鲜明对比。
各主要国家财政赤字和政府负债均显著增长:美国政府债务占GDP比重从疫情前的100%上到120%,日本为230%绝对水平全球最高,而中国政府债务率95%依然低于美日。欧元区国家整体政府债务率从疫情前的70%上升到80%,但其中部分国家如法国和意大利债务率高于100%且上升速度依然较快。
全球化矛盾加剧,保护主义、排外思想和民粹主义显著上升:在经济增速放缓,财政压力较大的情况下,导致一部分国家就业压力加大,另一部分国家则通胀压力上升,同时发达国家的原有福利保障制度由于财政紧张而难以为继,这就导致了内部矛盾加剧,并通过保护主义、排外和民粹等方式表达出来。而川普发动的贸易关税战和反移民就是其中典型案例。
市场对于少数有希望的新科技抱有极高的期望:美国当前经济增长提供增量的主要是设备投资,其中绝大部门来自于与算力相关的资本支出(2025年预计在5000~5500亿美元,占美国总投资额的12%左右,2024年美国算力总投资额4380亿美元)。如果扣除算力投资,美国算力以外的总投资额为负增。
要在不削减分红回购的情况下,保证AI相关资本开支的继续高速增长,美国的科技巨头可能需要借助更多中型科技公司和非上市公司的资产负债表。这样才能在目前整个AI算力相关资本开支高达5500亿美元每年,但AI应用收入不足1000亿美元的情况下,继续维持高强度的资本投入增速。
从美国八大科技公司公布的现金流量表数据看,从2023年4季度开始,其总和经营性现金净流入就逐渐小于筹资性现金净流出(主要用于回购分红)与投资性现金净流入(主要为资本开支和对外投资)的总额,从而导致在经营性现金流入每年保持20%左右增长的同时,其总的账面现金余额持续下降。尤其集中在微软谷歌博通脸书4家算力投资规模最大的公司上。
资产价格泡沫化,尤其是科技股票、数字货币和贵金属:其中科技巨头股票反映的是市场对于AI未来的乐观预期,而贵金属则反映的是如果这些投资最终未获成功,市场对于未来可能造成的经济危机或恶性通胀的担忧。因为当前全球资本已经几乎将所有赌注都压在了这些新科技上。
但股票上涨和AI投资是否能够解决就业问题?结果可能是恰好相反的。一种解释是由于股票再次上涨带来的财富效应,部分劳动者再次主动放弃工作。另一种解释是本轮裁员很大部分来自于被AI替代的中高收入岗位,而这部分无法接受低收入工作,因此主动退出就业市场。
2024年美国新增非农就业223.2万人,而今年1到7月仅新增59.8万,且其中47.8万来自于教育和医疗保健行业。也就是说其他所有行业的就业都在显著变差,就业恶化最严重的包括“专业和商业服务业”、“批发业”和“信息IT业”,以及建筑、运输仓储等行业。除了周期性经济放缓因素外,AI应用对部分行业就业的冲击也开始显现。
第二部分 宏观政策调整和应对
今年国内完成全年5%的GDP增长目标可能性较高,但整体经济增速依然存在一些挑战。
应对贸易保护主义和欧美经济的不确定性,中国积极寻求出口市场的多元化,从中国贸易顺差的变化来看,对美国的贸易顺差下滑,但对东南亚、非洲和中东等发展中国家的贸易顺差大幅增加。
采取更加积极的财政政策来稳内需:国内从去年9月份开始,大幅增加了财政支出力度,2024年广义财政赤字较2023年扩张1.56万亿人民币,而2025年前3个季度,中国广义财政赤字达到8.84万亿,较2024年前3个季度进一步增加了超过2万亿。
7月30日的中央政治局经济工作会议显示政府对上半年经济增长整体较为满意,政策重心从“稳增长”再次向“调结构”转移。首先,政策对于“反内卷”和“反通缩”的关注度显著提升,同时政府对于拉动投资的关注度显著下降。数据显示:7月份以来,产能过剩行业的投资增速显著放缓。
各主要行业投资增速进一步下行。但从近期政府表态看,并没有放弃“反内卷”政策的迹象。10月中旬可以观察首批限制过剩产能的行业是否能够落地。
房地产市场继续探底,仍需观察未来的中央会议是否就稳定房地产市场会出台进一步的政策。
10月份将召开四中全会和制定“十五五规划”。其认为相比较十四五规划,新的规划可能淡化GDP增长目标,而更加强调创新和产业升级以及民生保障能内容。
第三部分 消费与投资市场
从去年9月份开始,消费补贴成为拉动消费增长的主要力量。
关于“以旧换新”消费补贴:今年总的补贴预算3000亿元,加上去年结转的部分4季度未使用完余额,共计3390亿元。上半年投放了2010亿,第三批690亿于8月份到位,剩余的第四批690亿元已经宣布将在四季度投放。从投放数量节奏看,是“前高后低”,加上去年4季度投放额度约1100亿,所以今年4季度投放金额将仅是去年4季度的60%左右。
过去1年A股上涨45%,主要是靠纯粹的估值提升。当前A股的市盈率已经接近2021年末的上一轮牛市的最高水平,尽管A股整体自由流通市值占M2比重依然低于当时。这说明A股现在上涨最大的基础就是“钱多”,所以要继续走牛可能需要靠更多的财政刺激和流动性宽松。
从国内大类资产走势看,代表权重股的沪深300指数依然存在安全边际,因此决定了大盘指数在当前点位不会有很大的下跌空间。但中小盘和科技股当前的点位和估值水平已经非常接近2021年上一波A股牛市的高点。因此面对10月份的一些宏观的不确定性,获利盘可以考虑暂时离场观望或者加以短期对冲。而10债如果接近2%,则可以考虑开始阶段性买入。
A股泡沫化的判断指标:A股自由流通市值与M2之比。过去10年A股自由流通市值与当时的M2之比呈现周期性波动,而中位数水平大约在12.8%。最新A股收盘自由流通市值48.4万亿(总市值112万亿,流通市值94万亿),约占当前中国M2总量的14.7%,回升到历史中位数以上。如果A股整体继续维持当前震荡慢牛格局,下行风险不大。
从2024年开始,因为A股对于新股融资和大股东减持的限制不断增强,A股全指数的自由流通盘的扩张速度显著放缓,使得A股自由流通市值的增长绝大部分都能反映到平均股价的增加上。同时中国M2的扩张继续维持每年8%左右的水平。这是推动本轮A股牛市最大的两个基础。
而商品市场,市场需求不足,决定了整体商品价格除贵金属外上行空间受限。但同时国内的反内卷去产能政策,海外的资金配置部分回流商品以及供给面的一些事件性因素(比如Freeport的印尼铜矿事故,俄罗斯因为乌克兰持续袭击导致炼油能力受损而油气出口减少等),都可能使得整体工业商品价格也难有明显下跌。
总结:
1.当前国内经济依然面临一些压力,因此仍需政策进一步发力。
2.虽然经济基本面风险并未消除,但由于积极的政策预期以及流动性的宽松,依然支持股近期继续维持相对强势。
3.中国经济政策未来最主要的方向是“高质量发展”,并将逐渐压缩降低高能耗高污染低附加值的过剩产能。
4.缓解房地产调整压力和地方政府财政债务压力将是未来中央宏观政策的重要考量。
5.其认为美元不会大幅贬值,人民币也不会大幅升值,但贵金属依然可能继续走强。工业金属走势整体上强于能源和农产品,但价格大幅上涨的空间有限。










